身為台灣中油眷屬之一,我很想問,有沒有人對台塑的暴利提出質疑?
油價漲,是全球性的問題,姑不論浮動油價計算合不合理。
我要先問,國內的油價漲,誰的獲利最高?就是不必背負政策壓力,盈餘不用上繳國庫,成本遠低於中油的台塑。中油油價漲,台塑就跟著漲,吃得肥滋滋,這完全是不公平競爭。
我們以超級比一比的方式,來證實台塑跟台灣中油的立足點真的是不平等。
用人比一比:以中油三座煉油廠加上所有營運單位,總共約1.5萬名員工,台塑一座廠5000人,這樣算不算是用人太多?立委說,中油冗員充斥,要吃掉中油100億元的收入,但以此金額平均算來,每人月薪約為是4.6萬元(以14個月計),這種薪資算高嗎?以我先生為例,他服務的單位人數最多時約有30人,現在不到10人,而且遇缺不補,人走了,其他人就要分擔留下的工作大餅,做不完也得咬牙做完,還沒有加班費。
獲利比一比:立院編列預算要求中油盈餘繳庫金額185億,實際上連續三年虧損而沒有繳庫。以前的不提,據說今年上半年中油的稅前盈餘是113億元,而台塑的稅前盈餘預估是375億元,請問,誰比較肥?
環保要求比一比:台灣中油是國營企業,行政院一個命令下來,沒有駁回的理由,照做就是。反觀台塑,可以面見總統,打消環保署處罰,而只須付1/3罰金。請問,台灣中油有哪個人能去面見總統,打消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嗎?
睦鄰經費比一比:中油要編列大筆回饋金,只要是在中油廠區附近的鄉鎮市各項經費、中小學及各鄉里的建設、設備,社團要辦活動,也跟中油伸手要錢 。請問,台塑有拿多少錢出來回饋鄉里?
而台塑石化從建廠起,政府就不斷為台塑開各種特例,獎參條例合併促產條例,無息貸款,環評節節退讓,建廠用地單價被壓縮至不到1/3;而用水每度為3.26元,價格是一般家庭用水的1/3,等於是我們在補貼台塑;用水消耗比當初承諾的多10萬噸;被環保署處罰後,還可上達天聽,從700萬元象徵性地輕罰250萬元。當初誇稱會貢獻300億元稅收,實際繳不到承諾的1/6,還可退稅;要雇用當地人的承諾,也完全跳票,約5000名員工當中有2/3是成本低廉的外勞,人事成本怎麼會高呢?
當初王永慶曾誇下海口,聲稱油價可以比中油低,我想請他實現此項豪語。也請消基會強力要求台塑降價,台塑能降價的話,中油能漲得起來嗎?
來你家逛逛
回覆刪除什麼時候弄好Google reader的?讚!
加個留言板吧,否則在文章下留意見,會歹勢,破壞美觀。 呵呵..
晚安。
大頭-